1.“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近年来,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物质的贫困与文化的落后是一体两面,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因此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要用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数字标准,要看住房安全、基本医疗这些生存保障,还应该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结果才更为精准。很多经验表明,某一地区的发展机会未必取决于该地方的自然禀赋,但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关。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稳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当下贫困地区的地方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B.乡村文化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C.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D.精神脱贫应该成为评价脱贫工作的指标
2.太赫兹波具备微波和红外辐射所没有的独特属性。太赫兹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且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等“独门绝技”,可一眼“看透”墙体进而对房屋内部进行扫描,是复杂战场环境下成像寻敌的理想技术。虽然太赫兹波在大气中传输时易受各类气候条件影响,传输距离有限,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短板”恰恰成为太赫兹通信的又一技术“专长”。比如在遇到大气衰减时,太赫兹波的信号根本无法传播到敌人的无线电监听机构中,因此可实现隐蔽的近距离通信。
这段文字没有提到太赫兹波的:
A.物理特性
B.特殊优势
C.应用场景
D.发现过程
3.在古代,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不只属于儿童。中世纪的绘图师们在绘制地图时,并不把未知地带留为空白,而是画上海蛇和想象中的怪兽,并标记“此处有龙”。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穿越大洋,攀登高山,逐渐在地图上把这些想象替换成了真实的标记。现如今,我们可以从外太空拍摄照片,感叹地球之美。通信网络造就了“地球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科技让世界更美好
B.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脱贫”的话题,指出 “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接着用“因此”总结,评价扶贫工作成绩应该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也就是评价扶贫工作应该多从“精神”层面考虑。后文用“很多经验”进行进一步论证,地区的发展与当地人群的价值理念相关。尾句通过唯有培养“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持久稳固的表述,再次强调“精神”对于脱贫的重要性。故整个文段强调的是精神脱贫对于评价脱贫工作很重要,对应D项。A项,“任务艰巨”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且未提及核心话题“脱贫”,排除。C项,“生活方式的变革”无中生有,且未提及核心话题“精神”,排除。
2.D【解析】根据“太赫兹波具有微波和红外辐射所没有的独特属性”及“频率高、波长短”可知,A项“物理特性”文段提及,排除;根据“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等‘独门绝技’”及“这一‘短板’恰恰成为……‘专长’”可知,B项“特殊优势”文段提及,排除;根据“在浓烟、沙尘等环境中传输损耗少”及“是复杂战场环境下成像寻敌的理想技术”可知,C项“应用场景”文段提及,排除;D项,“发现过程”即太赫兹如何一步步被发现的,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3.B【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在古代”绘画师们将未知地带画上海蛇和怪兽的做法,指出人们对未知恐惧的问题。接着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实地探索的经历,以及到“如今”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世界、认知世界的事实。文段通过时间顺序并列,体现出科技带来的知识对克服恐惧的作用,对应B项。A项:“让世界更美好”为无中生有的表述,文段强调今天科技带来的知识对未知恐惧的克服,排除。C项:“读万卷书”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D项:非文段的重点,文段并未讨论人生和知识有无止境的问题,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