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公平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经济上的公平,包括机会公平、劳动公平、结果公平等形式。其中,劳动公平的本质是:
A.个人的天赋特权
B.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C.劳动者利益的差别
D.等量劳动相交换
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3.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实现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A.持续稳定发展7%
B.持续稳定发展8%
C.平稳较快发展7.5%
D.平稳较快发展7%
1.D【解析】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公平的实现要依据客观的经济基础,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过程。劳动公平不与劳动者的主观意志相联系,它是客观衡量劳动者付出的一把标尺。等量劳动交换是劳动公平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其本质体现。据此A、B、C项错误,D项正确。
2.B【解析】A项,国民总收入是反映国家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重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常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被用于衡量国家经济总量。B项,货币总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的总额,对货币总量进行研究,有利于国家货币决策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但是,货币总量不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C项,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D项,外汇储备是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之一。
3.D【解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